正视挫折,走向成功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很荣幸能站在国旗下进行演讲,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正视挫折,走向成功”。
挫折是什么?挫折就是经历的一种暂时的失败、局势的不利。有的人在遭受挫折之后一蹶不振,但有的人在挫折中崛起,看向更远的目标。 许多人认为,挫折等于苦难,而我认为,就算挫折是苦难,这份苦难也和幸福一样,都是生命中盛开的花朵。挫折是人生难免的插曲,人生的旅途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太过顺利的人生往往平淡无味,唯有经历过挫折并战胜挫折的人生才会充满快乐与挑战。
剖析败而不挫的思路,里面的内涵就是不同的思维模式。 美国的卡罗尔 德韦克博士,她是人格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她有这样一段话。 “杰出的人拥有的一项特别的才能,就是将人生中的挫折转变成为未来的成功。有一项针对143位创造力研究人员开展的调查,关于取得成就的第一要素是什么,大多数人观点一致,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产生的这种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就抛出来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总是把每一次挑战的成败结果,都是仅作为一种历程、一种力求使自己变的更加强大的历程,而并不是一种最终的评价;每一次挑战的结果都仅只是这一次挑战的结果,而绝不是对于一个人终生的评价。他在一次挑战失利之后他看向的会是更加远大的目标,绝对不会因为一次的失利而否定自我、自我怀疑。 但是固定思维模式的人,则往往会被一次挑战失利,打趴在地上,这就是思维模式的不同所呈现的不同结果。 我们大多数人所具有的都是固定性思维模式。
我们应该好好检讨一下自身。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引领我们,到底是扑在失败上痛哭,还是在失败中崛起、奋起直追。 其实每个人可能同时都拥有固定性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我们应该用成长性思维模式作为自己人生的主导力量,不畏惧任何挫败,将挫败带来的能量引领自己走向下一个更大的成功。
两周前,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学习了赵序茅教授的自述励志文章《从差等生到博士生——一个农村孩子的奋斗历程》。赵教授是我们滕州老乡,现任兰州大学生态学创新研究院青年研究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赵教授以自身经历告诫我们:人生要有高目标,并且认准了目标就要一往无前,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奋斗。赵教授深情地写道:“我从来不曾优秀过,但也从来不曾放弃过!不论再苦、再难,认准了目标,就要一往无前。”
纵观人类的历史,成功者追求梦想的道路都是经历坎坷万苦千山的,而正因为这些在挫折中的历练,他们才最终问鼎成功的宝座:越王勾践,强忍丧国之痛,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击败吴王夫差,成就一番春秋霸业;海伦·凯勒,失明失聪,凭借顽强意志,战胜挫折,完成哈佛大学学业,被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人物;身残志坚的女作家张海迪,高位截瘫,可她从来未放弃自己的梦想,翻译和创作了许多出色的文学作品……他们都曾一度跌入人生的最低谷,可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精神顽强的站了起来,并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2020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寄语广大高校毕业生时指出,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同学们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肯定也会面对许多挫折,大家要把挫折带来的苦闷和焦虑化做动力,微笑的面对它。这里我给同学们三点倡议:
1.学会树立正确的挫折观。遭受挫折,是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我们要正视挫折,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挫折的办法。
2.学会控制面对挫折的情绪。挫折产生后,谁都会感到紧张、烦闷。我们可以主动向老师、同学或亲友倾诉,争取别人的谅解与帮助。
3.学会转移自己的视线。遭受挫折后,一般人都会感觉度日如年,这时要学会将情感和精力转移开来,用身心的忙碌去占据有限的思维空间。
同学们,对于生活的强者来说,挫折是永远的垫脚石。让挫折点燃我们心中的信念之火,让我们的心灵充分感受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真谛,最终走向成功的彼岸!
最后,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同学们学习进步!
2020年11月16日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