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文言实词整理
高一语文组
文言文阅读向来是高考的重难点,如何快速理解一篇文言文的内容,文言实词的掌握至关重要。笔者整理了高中阶段常见的30个文言实词及释义,以供参考。
一、爱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了。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例如: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二、安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例如: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3.衣食所安。(养生)
4.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三、被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例如: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2.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3.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4.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四、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例如: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五、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例如:
1.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2.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3.本末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4.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六、鄙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例如: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七、兵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例如:
1.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2.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3.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八、病
“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例如: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2.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3.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4.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
九、察
“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例如: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徒。(精明)
十、朝cháo
“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例如:
1.朝服衣冠。(zhāo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
十一、曾
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énɡ)。例如: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十二、乘chénɡ
“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例如: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ɡ四)
十三、诚
“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例如:
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十四、除
“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例如: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扶辇下除。(台阶)
十五、辞
“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例如: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十六、从
“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例如: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随,随从)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
8.欲不可从。(放纵)
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ɡ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策略)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
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办事)
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
十七、殆
“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例如: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
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十八、当
“当”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例如: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
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
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
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十九、道
“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例如:
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二十、得
“得”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例如: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
4.吾得兄事之。(应该)
5.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感恩)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
10.此言得之。(对、合适)
二十一、度
“度”本义为“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例如: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3.度义而后动。(考虑)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
7.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
8.常有大度。(度量)
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
10.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回、个)
11.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
12.春风不度玉门关。(过)
13.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离俗出生死)
二十二、非
“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例如: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
2而墨子非之。(责怪,反对)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是)
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除非,除了)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6觉今是而昨非。(不对的,错误的)
二十三、复
“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故又引申“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例如:
1.昭王南征而不复。(返回。回来)
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恢复)
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再,又)
4.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
5.王辞而不复。(回答)
6.有北面复匈奴之志。(报复)
7.沛幸得复,丰未得复。(免除赋税徭役)
8.复之以掌,虚若无物。(通“覆”,遮盖,盖上)
9.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复算,追究)
二十四、负
“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背、载”之义。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失败”了当然“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例如: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背东西,以背载物)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担负,使…承担)
3.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对不起,辜负)
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违背,背弃)
6.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失败)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覆盖)
8.通家尚负责。(亏欠,拖受,责通“债”)
二十五、盖
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作动词时即为“遮蔽、掩盖”之义。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了。例如:
1.日初出大如车盖。(遮阳避雨的用具)
2.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器物上的盖子)
3.覆盖周密无际。(遮盖)
4.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压倒,胜过)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大约)
6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连接上文,表示原因)
7.盖钟子期死,伯乐终身不复鼓琴。(发语词,不译)
8.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
9.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肯定判断、原来是)
二十六、故
“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例如:
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3.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5.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6.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7.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
8.此物故非西产。(原来,本来)
9.故臣复取璧。(所以,因此)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前例)
11.病故,物故。(死亡)
二十七、固
“固”本义指“城墙坚固”。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例如:
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
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
3.固请,召有司案图。(坚持,坚决)
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
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原来)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让步,固然,诚然)
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安定)
8.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坚守、安定)
二十八、顾
1.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回头)
2.顾野有麦场。(看)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惜,顾念)
5.大行不顾细谨。(考虑)
6.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但是)
7.兵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于赵者。(但是)
8.顾玩:仔细端详。
9.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表轻微转折)
10.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
二十九、归
“归”的基本义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例如:
1.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归附)之,若水归(趋向、归向)下也。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去)
3.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女子出嫁)
4.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辞官回家)
5.将欲求托高义,世为亲戚,使受恩者知其所归,怀爱者知其所付。(归附)
6.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返回,回来)
7.臣请完璧归赵。(归还)
三十、国
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例如: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国家的)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诸侯国)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京城)
4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区,地域)
5等死,死国可乎。(国事)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